近期, 中央嚴查細督之下,各地都高度重視,繃緊了環保問題整改這根弦。環保風暴席卷全國,停產、斷貨、漲價、倒閉...僅僅幾天時間,全國各個地區多家企業被封被查,原材料漲價,工廠倒閉,企業提前放年假等新聞刷爆朋友圈。
我們相信,個別地方和部門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,整改命令一到,紛紛采取了堅決有力的整改措施和手段。對存在污染行為的,停工停產、關門歇業,也或許是最直接、最立竿見影的辦法。但是,看問題一定要有辯證思維,要環保也要產業,要整改也要發展,二者應該是高度統一、并行不悖的。有的業內人士表示,電機行業本身不景氣,加上各種成本不斷上漲,中小企業本身就受到經濟環境的嚴重擠壓。現在不少企業又讓環保整治給逼得關了門,可謂是雪上加霜。
隨著環保整治工作的深入,深加工、鑄件、電機行業的很多企業都因為環保問題提前停產,今后的復工也比較困難;加之去年國家對鋼材行業進行整頓的時候,因為去產能造成了價格的暴漲,從去年年底到五月份,鋼材的價格上漲了60%~70%,鋼鐵價格始終居高不下,造成了電機產品的價格上漲。
工業品出廠價格一路飆升,席卷全國的漲價潮正式開啟。原材料大幅度漲價現象,更是加重了電機廠商的壓力,尤其是對以硅鋼、鑄鐵、銅、鋁合金、稀土等為制造原材的電機行業之影響可謂是不容小覷,預估電機成本受到材料價格影響上漲10%左右。加之運輸成本、人力成本的助推,電機整機成本增長速度會更加明顯。